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滴滴会否被遍插“红旗”?

2022-06-06 14:02
路咖汽车
关注

虽然被辟谣,但一汽已经在面对滴滴时,有了新的考虑。

一边是国内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共和国长子”,一边是牢牢占据出行市场半壁江山的出行公司,二者中任何一家的新闻都会引发行业内外的关注,更何况是二者“牵手”合作的新闻。

日前,彭博新闻社爆出一则新闻称,中国汽车制造商一汽集团正在考虑收购出行巨头“滴滴出行”的大量股份。报道表示一汽集团已经与滴滴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接触,并表示有兴趣成为该公司的主要股东。此外还有消息称,中国一汽承诺会帮助滴滴解决与数据安全相关的问题,从而为香港上市铺平道路。

对此,中国一汽回应称是“不实消息”,而滴滴出行则并未对此传言回应。

然而,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尽管一汽已经辟谣收购滴滴,但这件事情无疑折射出以一汽为代表的大型主机厂,对于滴滴商业价值的肯定。对于正在退市中的滴滴来说,背靠一汽绝对是其未来实现合规化运营、发展的重要推手;对于一汽来说,滴滴所代表的出行大数据、算法资源必将成为一汽自身产品与整体移动出行平台搭建的核心优势。

LOOKAR退市的滴滴,依旧是香饽饽

2022年4月,滴滴发布了2021年4季度财务数据。同时,滴滴官网发布公告称,将于5月23日举行临时股东大会,就公司从纽约证券交易所自愿退市进行投票。为更好地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和整改措施,在退市完成前,公司将不会申请其股份在其他任何证券交易所上市。

伴随着6月2日退市申请的提交、信息的确定,滴滴退市已成板上钉钉。在这份“退市前的最后一份财报”中,2021年四季度滴滴实现营收407.7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59.22亿元,同比负增长12.7%。利润方面,经营利润亏损81亿。而在非通用会计准则口径下,滴滴经调整息税摊销前利润(EBITA)为亏损39亿元,去年同期亏损为74.4亿元。而净利润亏损额为1.71亿元,净利润亏损幅度较Q3季度大幅收窄近99.4%。

事实上,在去年收到监管通知后,滴滴出行APP也受到监管而全面下架,自去年四季度便没有了新增用户。行业分析人士认为,监管带来的不可抗力以及市场外部因素下,滴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但从财务报表所反映出来的经营状况看,滴滴依然通过外部投资“开源”以及控制成本费用,实现了亏损的大幅收窄。

抛开监管目前存在的问题不谈,这成功展现了滴滴这家公司在运营上的实力,以及背后的商业价值——滴滴出行APP下架半年的时间,没有新用户增长之后,滴滴依然稳坐国内网约车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头部玩家的地位依旧不可撼动。

目前,我国网约车市场虽然万家,但大部分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较高。月活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4月,滴滴月活人数达7384万人,远超其他网约车平台,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哈啰出行和嘀嗒出行,月活人数为1600万人,滴滴出行一家的份额几乎是其他玩家的总和。

“多年的积累与集约效应下,滴滴在市场规模的积累不容小觑,包括他的大量用户、司机、道路数据等等,在如今数据时代中,是一笔庞大的无形资产。”一位出行行业多年从业者表示,虽然说滴滴受到监管的原因而退市,在资本市场受阻,但其依旧是拥有大量数据和市场基础的“香饽饽”。

LOOKAR强强联手,“再造”滴滴?

“说实话,听到一汽收购滴滴的消息,一开始我是震惊的。”一位车企高管李文(化名)向路咖汽车说道。但随后李文表示,一旦把“格局打开”,就瞬间领悟了这个消息对于双方的价值,以及一汽这家公司的前瞻性。

首先,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汽车制造商,一汽集团在声誉和历史地位上一直是国内车企的领头军。但身为“老大哥”,一汽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如何更好的实现向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的转型,是包括一汽在内的所有车企,都面临的研究课题。

此前,一汽就已经放开手脚,在出行领域有着诸多的尝试。包括与造车新势力品牌拜腾、博郡合作造车,但以失败告终;随后与东风、长安共同成立T3出行,打造出了国企出行平台的样板,截至2022年4月,T3出行的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9500万,日订单数量突破300万单。

但即便是在市场站稳脚跟,T3出行于滴滴相比,仍旧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有评论称,无论是从单纯商业盈利,还是市占率来讲,滴滴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二者的适配性,更体现在一汽在盘活滴滴上的价值。“一汽所具备的央企属性,将最大程度上,为收购滴滴打通各种关节,并实现现有资源的最大利用。这是其他品牌所不能达到的。”李文认为,未来尽快解决滴滴在经营监管上的漏洞,实现数据监管规范后,一汽或将很快从滴滴受益,包括实现盘活现有资产,刺激新车销量和提升品牌美誉度等等。

“目前滴滴所拥有的都是基于平台优势,其在车辆和固定资产方面并没有过多投入,这让其在如今的常态化疫情防范之下,受制于人,虽然滴滴也有造车的计划,但是造车需要的研发成本与生产成本颇大,而就此而言,一汽能够提供现成的品牌和车辆。“行业人士分析称,滴滴与一汽合作尽管辟谣在前,但从可行性和达成效果来看,市场和行业都乐见其成。

LOOKAR用滴滴创造60万年销量的红旗?

在行业人士看来,如若这场强强联合达成,在一汽方的成果将是显著的。换句话说,如今的一汽,也需要这场或将达成的合作,带来促进作用,尤其是销量上的提振。

日前,一汽集团公布了旗下红旗品牌销量数据。数据显示,红旗品牌4月销量为6812辆,同比骤降约69%。在此之前,下滑的趋势已经显现端倪。3月,红旗品牌销量为12380辆,环比销量下滑约43%,同比下滑约50%;而在2022年前2月,红旗品牌销量还是63800辆,同比增长40%。

进入3月以来,市场环境对于红旗销量的负面影响相当明显。作为一汽主推的自主品牌,红旗品牌做具有的代表意义无需多言,与之相对应的,“振兴“红旗、打响红旗这一自主品牌的招牌,对于一汽来说,都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

“红旗品牌2022年销量达40万辆,争取50万辆至60万辆。”这是中国一汽董事长徐留平对红旗品牌销量的期许。

徐留平此前曾表示,振兴红旗品牌是一汽的一号工程,也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红旗的目标是成为自主第一高端乘用车品牌,一汽着力打造全球品牌影响力,唯有不断创新和汇聚优势资源,实现合作共赢,才能赢得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2017年,徐留平接棒成为一汽集团董事长,宣布要把红旗汽车打造成为“中国第一、世界著名”的高端品牌之后,红旗也确如他的预期,以相当快的速度实现了销量的提升,并在高端品牌市场有了一席之地。

2019年,红旗年销量突破1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203%;2020年,红旗品牌累计销量已经突破20万辆,又提前完成销量目标;2021年,红旗品牌虽然未完成40万辆的既定增长目标,但也成功达到30万辆的销量。

反观2022年,据路咖汽车按照现有数据计算,红旗品牌一季度销量不足8万辆的同时,疫情对销量的影响还在进一步扩大。“或许未来二、三季度的销量数据会更加难看。”有分析师向路咖汽车透露。

但这也仅仅是猜测。可以确定的是,红旗品牌今年的销量情况并不乐观,很难达到40万的预期,更遑论更高的目标。

“或许这也正是传言一汽与滴滴消息的原因。”李文向路咖汽车表示,出行平台的背后,意味着上百万的市场,滴滴旗下的司机车辆资源如果能够很好的被一汽利用,这将是一笔庞大的资源,“60万辆到时候都只是一个‘小目标’了。”

该李文还向路咖汽车解释了另一层意味。“网约车平台这类B端平台,还具备了社会属性,红旗即便是利用全国庞大的线下规模为自己打广告、宣传车辆,就足够其实现品牌效应,提升线下转化了。”

LOOKAR被一汽辟谣的滴滴,选择仍有很多

当然,正如我们上文所讨论的,一汽与滴滴从双方的立场而言,都是一笔可以互惠互利的买卖。一汽需要滴滴,是对滴滴独有的商业价值和数据资源的认可;而滴滴需要一汽,是需要一个主机厂“大树”乘凉,显然这颗“大树”,滴滴仍然有着更多的选项。

目前,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将打造出行服务公司作为自身未来发展的目标。尽管不少车企已经致力于打造自身的出行平台和出行公司,但都无法与滴滴相比较,因此将滴滴收入麾下不失为一个优解。

根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数据,月订单量超过100万单的有8家,分别为滴滴出行(57155万单)、T3出行(一汽、东风、长安旗下,1697万单)、曹操出行(吉利旗下,1661万单)、万顺出行(890万单)、美团打车(730万单)、享道出行(上汽旗下,440万单)、花小猪(滴滴旗下副品牌,320万单)(数据为2020年统计数据)。订单量与市场占有率的差别已经是相当明显的。

不仅仅是滴滴所具备的市场规模,作为一个集成式的网约车平台,滴滴更大的优势在于有着更多的数据资源,单量大、司机多、订单的匹配性高,这些相辅相成,都成了滴滴的“护城河”。

一个显著的例子是,在去年滴滴APP限制下载,其他平台疯狂扩张的同时,滴滴依然有着稳定的市占额。从营业收入角度看,滴滴财报中也显示滴滴的状况并没有那么差,消费者仍然愿意用滴滴叫车。“滴滴叫车后的应答速度比我用其他软件好太多,就便捷性而言,我始终用滴滴,毕竟我的目的不是看APP,而是能够叫到车。”一位在北京CBD工作的张女士表示。

滴滴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成为了意料之中。但需要注意的是,收购滴滴的问题也是相当明显的,包括一些股权、监管层的问题,都仍待解决。只有解决这些,才能真正发挥滴滴的价值,那么主机厂更能从中获益。

对于解决这些问题而言,诸如一汽集团这样的大型国企,无论是从公司体量、现金流,还是未来合规性打造上,都能为滴滴提供诸多便利。目前,滴滴依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如何利用其确定的资源和商业优势,扫除不确定的合规问题,仍将是一场博弈。

作者丨艾麓

       原文标题 : 滴滴会否被遍插“红旗”?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物联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物联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