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供俄罗斯启示录:“科学无国界”只是个童话
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漂亮也可能不堪一击。
文 | 华商韬略 张静波
全球范围内,正在发生一场史无前例的严厉制裁。
其尺度之大、范围之广,震惊了全世界,不仅给俄罗斯,也给全球所有国家敲响了警钟:核心科技,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Oracle,釜底抽薪】
在这份冗长得连猫都未能幸免的清单上,全球许多知名科技品牌囊括其中,从芯片到终端到互联网平台,以及许多人都不以为意的数据库。
3月3日,Oracle宣布,暂停在俄罗斯的所有业务。
当今世界,正加速迈向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正成为新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而Oracle是干什么的?做数据库的!
数据库有多重要呢?
打个比方,工业时代,我们需要仓库来管理各种生产要素,那么,数字经济时代,我们就需要数据库来存储、管理数据。
也因此,数据库可以说,是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Oracle暂停在俄罗斯的业务,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来讲,“简直是釜底抽薪”。
事实上,俄罗斯许多重要行业,包括银行、电信、电力等,都在用Oracle数据库,一旦被断供,这些行业都将受到影响,甚至是瘫痪。
直到现在,Oracle、SAP、微软、IBM四巨头,仍占据中国数据库市场80%以上的份额,很难不让人后脊发凉!
西方的科技制裁威力丝毫不亚于金融制裁。
几年前,华为手机还畅销全球,一度威胁到苹果的地位。但因为芯片被断供,至今只能靠库存苦苦支撑。
为我国航天科技立下汗马功劳的哈工大,因为2020年工业软件Matlab被美国公司禁用,科研进度被打乱。
无数血淋淋的现实告诉我们:科技自立,是我们必走的路。
俄罗斯被断供,更是打掉了很多人对“科技无国界”的最后一丝侥幸和幻想。
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漂亮也可能不堪一击。
要突围,唯一的办法,就是开拓新的疆土。经此一役,这种共识恐怕在全球范围内都会被广泛认同。
【攻克核心技术,企业是关键】
企业,尤其是头部企业,是攻克核心技术的重要力量。
在制裁俄罗斯的名单中,除了Oracle,更有苹果、谷歌、英特尔这样如雷贯耳的全球科技巨头,它们代表了美国的科技力量。
相比之下,俄罗斯虽然也有数据库和芯片公司,但无论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太弱。这种实力上的悬殊对比,从一开始就注定这是一场不对称的竞争。
中国最近十几年,虽然也培育了一大批科技企业,甚至是巨头企业,但更多是在互联网、在应用层面上做创新。
这种创新,就好比在别人的螺蛳壳里做道场,不但空间有限,更受制于人。
70多年前的美国,也碰到了类似的成长烦恼。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累,以及二战的洗礼,以摩根、福特、洛克菲勒为代表的美国财团,在规模上已雄踞世界之首。
但在基础科学上,美国依旧依赖欧洲这个策源地。
焦虑的罗斯福总统,找到著名科学家,也是曼哈顿计划的提出者范内瓦·布什,撰写了《科学:无尽的前言》。
作为美国科学政策的开山之作,该报告从制度上,规划了战后美国科学发展的蓝图。
根据这份蓝图,美国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创立各种科研机构,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并推动校企合作等产学研一体化的高科技发展体制。
硅谷的崛起,就依托于斯坦福大学,同时还获得了政府的大量资助。上世纪60年代,在半导体产业发展初期,美国政府揽下了硅谷近四成的订单。
几代美国人,在这份蓝图的激励下,最终成就了今日的科技强国地位。
同一时期,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也吹响了向科学进军的号角。
在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一大批科研机构相继成立。
同时,以钱学森、邓稼先等为代表,一大批海外专家学者先后归来。
他们以“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奉献精神,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后,总设计师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拉开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大幕。
随着863、973等一大批重大计划的落实,我国科学事业迎来新的春天。
在几代人的努力下,新中国取得了许多重大科技成果。然而,受制于历史条件,很多科技成果并未能转化为生产力。
1945年,范内瓦·布什撰写《科学:无尽的前言》时,美国在全球第一经济大国的位子上已经坐了半个世纪之久。
强大的经济实力,孕育出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许多世界级的企业。
这些企业以惊人的研发投入,掌握更先进的技术,进而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回报,并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进步。
以AT&T旗下的贝尔实验室为例,其发明的晶体管、数字交换机、移动通信设备等技术,几乎奠定了今天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
相比之下,积贫积弱的新中国,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
市场的羸弱,很难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以数据库为例,早在2000年前后,以人大、南开、华中科大等高校为依托,国内就涌现出人大金仓、南大通用、武汉达梦等一批数据库公司。
但当时有限的市场空间,几乎被Oracle为首的四巨头瓜分殆尽。
没有一个巨大的市场和世界级的企业,尽管政府有决心,也有制度设计,也很难孵化出关键核心技术。
所幸的是,今天的中国,已经初步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新一轮科技革命,机会稍纵即逝】
大国竞争的背后,比拼的是科技实力。
从美国科技产业发展的历程来看,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离不开科学的制度设计、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以及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
而科技成果的转化,最终要靠市场、靠企业来实现。
2010年,中国工业产值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这个被很多人忽视了的事件,其意义不仅在于国家实力的提升,还在于:
伴随这一历史进程,中国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数字经济市场,并孕育出阿里、华为、腾讯等一批科技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这为我们发展核心技术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新中国成立后,几代领导人为了发展核心技术,殚精竭虑。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为了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国家制定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投入大笔资金,支持相关产业发展。
仅在半导体产业,国家大基金一期和二期,就投入数千亿元。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一大批科技企业相继成立,产业链上下游掀起一轮国产替代的热潮。
华为早在十几年前,就做了极限生存的假设:如果有一天,美国断供芯片和先进技术,仍可以继续为客户服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华为走上了科技史上最悲壮的长征。
最终,他们用十几年时间,在5G、芯片等领域,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数据库领域,10余年前,蚂蚁的技术团队从第一行代码开始写起,开发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数据库OceanBase。
此后,在一次“数据库的世界杯”上,OceanBase打破Oracle保持9年的TPC-C纪录,成功登顶。
OceanBase的故事,只是国产数据库崛起的一个缩影。
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南大通用、山东瀚高、爱可生、人大金仓和武汉达梦等国产数据库上演了一出精彩的“觉醒年代”。
各品牌在功能、性能等方面达到国际主流水平,在金融、电信等重要关键行业完成对Oracle的“替代”。
来自i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0年国产数据库的市场份额已经从十年前不到10%,上升至47%。国产数据库全面开花。
当今世界,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
数字技术与产业升级的交汇,让中国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但这种机会稍纵即逝,而且前方已进入无人区,前途茫茫,没有人指路。
中国要想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获得话语权,不被人卡脖子,就必须下决心攻克核心技术。
这一过程离不开各种主体的共同努力。
国家已确立了迈向科技强国的总目标,并在前沿科学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
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尤其是头部科技企业,更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发挥头雁作用,驱动整个产业链加强基础研究,去翻越茫茫的无人区,开辟出多种引发进步成果的途径。
最终,在国际市场上,为自己赢得更多的话语权。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文标题 : 断供俄罗斯启示录:“科学无国界”只是个童话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免费试用】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STM32全球线上峰会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