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炒作周期曲线”发布:5G越过炒作顶点,开始向谷底下滑
作者:赵小飞
物联网智库 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
导 读
近日,知名市场研究公司发布了《移动运营商网络基础设施炒作周期》,对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要技术和模式的商用落地进行预测分析。
近日,知名市场研究公司发布了《移动运营商网络基础设施炒作周期》,对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要技术和模式的商用落地进行预测分析,其中很多涉及5G及其相关领域。从整个周期曲线来看,大部分技术达到稳定生产的高峰期还需要2-5年或5-10年。
2021移动运营商网络基础设施炒作周期(来源:Gartner)
炒作周期曲线
炒作周期(Hype Cycle)曲线是Gartner公司于1995年首次采用的一种分析方法,根据其专业分析预测,推断各种新科技的成熟演变速度及要达到成熟所需的时间。该曲线已成为科技领域的一个风向标,每次推出都会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目前,以Gartner对各领域的研究,炒作周期曲线已从新技术拓展到很多细分领域,通信网络也属于其中一个细分领域。
炒作周期曲线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科技诞生的促动期 (Technology Trigger)。在此阶段,很多新技术随着媒体的大肆报道和非理性渲染,产品的知名度无所不在。然而,这一阶段的技术并不成熟,随着科技的缺点、问题、限制出现,失败的案例大于成功的案例。
第二阶段:过高期望的峰值期(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在此阶段,技术炒作达到了顶点,早期公众的过分关注演绎出了一系列成功的故事,当然同时也有众多失败的例子。对于失败,有些公司采取了补救措施,而大部分却无动于衷。
第三阶段:泡沫化的底谷期 (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历经了此前的阶段,大量炒作的企业退出市场,一些技术证明没有市场潜力,所存活的技术经过多方扎实有重点的试验,而市场对此技术探索出适用的范围,成功并能存活的经营模式逐渐成长。
第四阶段:稳步爬升的光明期 (Slope of Enlightenment)。在此阶段,相关技术经历过炒作到幻灭的谷底,技术更加成熟,且商业潜力被发掘出来。
第五阶段:稳定生产的高峰期 (Plateau of Productivity)。在此阶段,新科技产生的利益与潜力被市场实际接受,支持此经营模式的工具、方法论经过数代的演进,进入了非常成熟的阶段。
在炒作曲线上,各种不同技术的发展速度不同,为了表示不同速度,Gartner会预测不同技术达到稳定生产的高峰期所需要的时间长度,分为2年以内、2-5年、5-10年和10年以上。当然,有些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被证明没有市场,中途会消失,而有些则会加速进入稳定生产期。
不同技术的发展阶段以及成熟时间
最新的《移动运营商网络基础设施炒作周期》对大量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阶段和成熟时间给出了自己的预测,笔者选择部分内容展开分析。
5G:越过炒作顶点,开始向谷底下滑
从炒作曲线来看,5G目前开始进入了泡沫化的底谷期,预计在2-5年会达到稳定生产的高峰期。从全球5G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虽然全球各国5G发展节奏有明显区别,但5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已获得各国的大力支持。Gartner最新预测数据显示,到2024年底,全球通信服务提供商在一线城市的5G服务覆盖率将达到60%;2021年全球通信服务提供商的5G网络基础设施收入总和有望实现39%的同比增长,达到191亿美元。
当然,经过过去几年媒体对5G的过分炒作,加上全球疫情影响以及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下滑,5G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部署低于预期,对于5G的投资不足,很多地区也在探索5G成熟的应用模式。因此,5G进入泡沫和底谷期也是比较明显的,但这依然不能阻挡5G部署的步伐,到2025年,尤其是在一些领先的国家和地区,5G将成为移动通信的主流形态。
实际上,Gartner去年推出了《中国ICT技术炒作曲线2020》,其中将5G也纳入了泡沫化的底谷期,并预测2-5年内将达到稳定生产的高峰期。GSMA预测,到2025年中国5G普及率将达到近50%;而在工信部发布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提出,到2023年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过40%,5G接入流量超过50%。可见,中国市场5G在5年内进入稳定生产的高峰期将是大概率事件。
中国ICT技术炒作曲线2020(来源:Gartner)
私有5G网络和网络切片:仍需5年以上的时间
从5G开始进入人们视野,私有5G网络就一直是一个热议话题,大量垂直行业龙头企业很早就表示出对于自建5G专网的积极性,而且多个国家也出台了针对5G专网的频率支持政策,例如德国、日本、英国等专门划分专网频段,供垂直行业企业申请使用。各家运营商、设备商也推出了5G专网的解决方案,并在多个行业实现了试点应用。
从目前现状来看,媒体和业界对于垂直行业自建5G私有专网的关注度确实非常高,而5G私有专网更多也是试点示范,还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因此将其归到科技诞生的促动期。
近期,市场研究机构ABI Research的报告显示,全球有超过290个完全公开披露的5G专网部署,其中德国政府共向企业授予了146个5G专网的许可证,但德国企业对5G专用网络的兴趣正在消退。AIB Research的分析师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意识到对uRLLC和时间敏感型网络的全面支持仍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成熟,它们变得越来越不耐烦,并开始考虑技术替代方案。
不过,炒作曲线将网络切片纳入过高期望的峰值期,且其成熟时间为5-10年,笔者还是有一些不理解。网络切片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轻量级的5G专网,如果说垂直行业独立5G专网需要大规模投资、技术研发和长时间商业验证才能进入成熟发展期,那么网络切片相对更容易落地,或许在下一年度的炒作曲线中,网络切片的成熟时间将有所缩短。
5G-Advanced、RedCap:标准演进到商用落地需要一定周期
5G-Advanced、RedCap这些5G新的技术演进和特性也需要5-10年的时间才能进入稳定生产的高峰期,与标准落地到产业成熟之间的周期相关。
RedCap是3GPP R17版本中的新功能,定义了一个轻量版的5G。相对于之前的100MHz/200MHz的带宽,RedCap的带宽仅为20MHz/100MHz,调制方式也显著简化,这意味着无论是射频部分还是基带部分的要求都有所降低,在RedCap标准中还引入了一些节省功耗的手段,所有这些都将扩大5G物联网能够支持的终端范畴。随着R17标准研究方向的提出,业界对RedCap保持较高的期待,将其作为5G 2B的一个重要抓手。
虽然3GPP R17版本标准计划在2022年6月冻结,但从RedCap的特性来看,其应用场景与当前的LTE Cat.4+所支持的场景类似,而当前4G是主流的移动通信网络,网络基础设施非常完善,产业生态也比较成熟,在未来的5年中仍然是中速物联网的核心承载网络。RedCap成熟商用,一方面在2022年6月标准冻结后,其产业生态成熟也需要数年时间,成本需要有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在4G面临迁移退网的背景下,才能大规模承接原有LTE Cat.4所承载的终端,这一过程可以参考当前LTE Cat.1对2G/3G的替代。因此,RedCap确实可能在未来5-10年中成熟。
今年4月份,3GPP正式将5G演进的名称确定为5G-Advanced,而且还决定5G-Advanced将从R18开始,R18版本将在年底立项,预计2023年底标准冻结。与RedCap类似,R18今年发布后,得到媒体和业界的高度关注,因此处于技术诞生的促动期。当然,R18中大量技术特性也需要产业界长时间的努力,促使产业链成熟,或许需要5年的时间。
其他:小基站、eSIM、LPWA等值得关注
炒作曲线中列出了多个我们经常接触的一些业态,而且预计在2-5年内将达到稳定生产的高峰期,例如小基站、eSIM、LPWA(低功耗广域网)等。
小基站进入了泡沫化的底谷期,其发展路径与5G类似。随着5G网络建设的深入,大规模宏站建设的同时,需要小基站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才能实现5G网络的深度覆盖。目前,大量应用场景已经接入5G网络,要保障接入的稳定和可靠,小基站作用凸显,尤其是在2B的各种场景,如工厂、矿山、园区、港口,各种类型的小基站可以实现灵活部署,当前大量典型的5G行业应用案例中,都有小基站的身影。5G若要成为主流移动通信方式,小基站的部署必不可少。
过去多年,eSIM在物联网各类场景中得到大范围应用,与手机不同,各类物联网终端以及所处环境的特殊性,需要嵌入式或贴片式SIM卡才能保障正常生产运营,远程写卡的功能也让物联网场景效率大大提升。随着物联网领域eSIM的不断普及,5G时代尤其是2B领域,eSIM将成为必选项。从炒作曲线看,eSIM即将到谷底,距离又一次爬升时间不会太久。
低功耗广域网络在过去几年确实经历了炒作高峰到跌入谷底的过程,目前已经从谷底开始爬升,即将进入稳步爬升的光明期。以NB-IoT为例,去年7月份,国际电信联盟批准NB-IoT正式纳入5G标准家族中,NB-IoT成为5G mMTC的主要形态。当前,国内NB-IoT连接数预计近2亿,多个垂直行业连接数超过千万,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预计到明年的炒作曲线发布时,LPWA达到成熟的时间会进入2年内的区间,甚至已经进入成熟期。
另外,炒作曲线还涉及了一些热门领域,比如该公司认为当前市场上热点开源无线接入网Open Ran的成熟期限还需5-10年,虽然全球多家运营商已经推出了Open Ran的商用网络。可以看出,Gartner对于Open Ran短期内对电信行业形成颠覆性创新还是持保留态度。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免费试用】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STM32全球线上峰会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