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出行时代来临,没有手机寸步难行
不可言败的战争
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在四轮车市场的激战之时,关于两轮车市场巨头之争的狼烟已经升起。比起四轮车市场,于玩家而言,两轮车市场像更是一场不可言败的战争。
过去快速奔跑却骤然跌倒的共享单车,让整个共享出行市场开始变得冷静。如今,逐渐崛起的共享电单车市场,正抢占着传统出行市场的份额。
不同于共享单车市场的“烧钱开城”,共享电单车市场走“小火慢炖”的路子:盈利为先、当地政府准许入驻,成为了行业竞争的关键因素。
在市场准入方面,直至2019年,新的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发布,电单车才真正实现合法化。不过,目前并非均全国各地允许发展共享电单车,多数一、二线城市对共享电单车的投放依然设限。
即便如此,这也并没有阻挡各路玩家加速布局共享电单车的步伐。“有的地方打闪电战,有的城市像沙子一样慢慢渗透。”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及CEO杨磊如是说。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截至2019年10月,共享电单车市场主要有哈啰、街兔(滴滴旗下品牌)、美团等品牌,约占市场份额的90%。另据媒体披露,今年6月,哈啰电单车平均日单量约为400万,而滴滴和美团的电单车日单量分别约为350万、100万。
从打法来看,哈啰、滴滴、美团三大巨头各有差异。
在这场巨头“三国杀”中,哈啰最早开始投放共享电单车,比起规模化,其更注重如何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获利。2018年,哈啰出行上线电动助力车。仅1年后,该业务便实现盈利,并成为整个公司最赚钱的部门。
同时,哈啰出行的重要入口是支付宝。两轮车业务能够给予支付宝不少流量红利,提升用户活跃度,并为芝麻信用增加应用场景。
相较于哈啰,滴滴、美团更侧重规模化布局,通过抢占市场份额为自身业务实现导流。以美团为例,通过布局两轮车市场,美团能够为自身其它业务导流,从而完善其超级应用的布局。
滴滴的策略亦是如此,其于2019年年底上线首批共享电助力车,试图带动自身两轮车业务整体实现盈利。
此外,已在四轮车市场占据不小优势的滴滴,也意在打造一个完整的出行产业闭环。按照滴滴出行CEO程维的规划,滴滴国内业务将双曲线推进,持续完善一站式出行平台——四轮(网约车、出租车、代驾、顺风车)、两轮(青桔单车、电单车)和地铁公交等公共出行,服务更多用户。
“两轮车与四轮车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用户重合,如果两轮车业务没做好,企业的四轮车业务也会受到影响。”上述共享出行专家说道。
终局之战未到
玩家要想讲好在线出行这个故事,仅是打好两轮车与四轮车市场这一仗还远远不够。
“整个出行市场里,目前大家都处于焦虑期、探索期。但平台规模化,始终是出行市场的一个底层竞争逻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出行公司高管如是说。在他看来,无论是在线出行的哪一个细分赛道,都要通过规模化来赢得竞争。
这意味着,在线出行玩家需要在有限的窗口期内迅速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才能最终真正拥有绝对性竞争优势。
当下,纵观整个出行产业链,如若在线出行的各细分市场(独轮车、两轮车、四轮车)形成“联动效应”,最终或将延伸至整个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从而开辟出更多的在线出行应用场景。
制表人/亿欧网 曾乐
其中,单轮的平衡车最早占领了整个独轮车市场。因为用户上手难度较高,后来普遍迭代升级成为两轮并行的模式。
短期来看,由于平衡车本身具有较高的学习成本,且相关安全体系有待完善,尚未在市场中得以普及。不过,从长期来看,具有便捷性、环保性、科技感的平衡车,将有机会与共享模式更好结合,成为打开“最后一公里”出行的下一个增长开关。
而玩家布局两轮车市场,既是场投车战,也是场下沉战。去年年底,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0年美团单车的重点是加大投车,不论多少座城市,全部加大投入。”
比起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是一场更具盈利想象空间的出行布局较量。但由于一、二线城市对于共享电单车有着诸多限制,三、四线城镇或将成为共享电单车的主要投放目标地。
在难以攻克的城池里,基于合规的前提,玩家除直营外,或可采取联营、加盟等方式,将自身的两轮车业务深扎下沉市场。
此外,作为在线出行的主战场,对于四轮车市场而言,平台对车源的争夺,始终是出行市场竞争的核心之一。玩家只有手握更多的运力,才能拥有更大话语权。
“目前整个出行市场已经走过最初的盲目爆发式增长、淘汰赛,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市场正呈现高速增长后回归平稳的特征。”
尾声
回看2018年那场共享单车大战:摩拜卖身美团、ofo名存实亡。在这场没有赢家的战争里,徒留共享单车坟场在凛冽的寒风中,吊唁着昔日炙热的战局。
随着传统巡游出租车逐渐加入在线打车平台,整个在线出行市场更需要告别野蛮生长。“相比过去的烧钱模式,中国出行市场未来需要低成本的运作模式,如何创新商业模式至关重要。”崔东树如是说。
当下,在线出行的终局之战远未到来,但新的狼烟已经燃起。
致谢
因篇幅限制未能将所有内容附上,但感谢多位专业人士在本文写作过程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及丰富案例,特别致谢(排名不分先后):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共享出行专家、一位业内匿名人士、金银建出行驾驶员王师傅、北漂一族王强(化名)、北漂一族叶芳(化名)。
参考文献:
1.《2018-2019年中国打车出行专题监测报告》,艾媒咨询;
2.《烧钱大战得与失》,产品遇上运营,徐霄鹏;
3.《详解哈啰、滴滴、美团的电单车之战》,晚点LatePost,万珮。
作者: 曾乐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免费试用】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