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巨头鏖战、时间紧迫、变现困难,物联网未来之路将何去何从?

2018-10-15 10:50
物联网智库
关注

导  读

1.物联网平台之争逐渐升级为巨头之间的鏖战,哪些新问题会成为焦点?

2.留给物联网项目验证的时间已然不多,试错的成本日益高昂,若不想出局,物联网企业该如何借势调整?

3.面对越来越没有耐心的资本和市场,物联网项目应该如何加速从概念到变现的过程?

巨头鏖战、时间紧迫、变现困难,物联网未来之路将何去何从?

这是我在【物女心经】专栏写的第95篇文章。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试图分析2018年物联网的技术趋势以及市场走势,名为《IoT平台喋血、多重技术叠加、资本运作迭起…且看2018年物联网趋势解读》。在文章中我将2018年定义为物联网落地的奠基之年,我们正在经历一次由人工智能、通信设施更新、实时处理等多重技术变革掀起的商业浪潮,物联网作为各项技术应用的载体,是科技行业最强的风向标之一,已成为肉眼可见的事实。

如今一年已过,不妨让我们来回看一下曾经的解读究竟是应验还是打脸?以及在物联网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各项进展是否与预期相符?

然而,在2018年已然过去的这段时间内,实在发生了太多事情,很难在一篇文章中浓缩,因此本篇文章,我将着重呈现自身感受最为强烈的3点,并尝试进一步探讨:

物联网平台之争逐渐升级为巨头之间的鏖战,哪些新问题会成为焦点?

留给物联网项目验证的时间已然不多,试错的成本日益高昂,若不想出局,物联网企业该如何借势调整?

面对越来越没有耐心的资本和市场,物联网项目应该如何加速从概念到变现的过程?

巨头鏖战、时间紧迫、变现困难,物联网未来之路将何去何从?

由物联网平台乱战引发的新问题

我们身处在物联网发展的变局之中,最近对这一变局有可能产生深远影响的事件,莫过于腾讯宣布的战略转型。

腾讯新成立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即Cloud and Smart Industries Group),将推动相关产业的数字化升级。董事会主席马化腾表示,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在下半场中,腾讯的使命是成为各行各业最贴身的数字化助手。哎,写到这儿不禁感慨一句。这句式,这研判,这使命,这愿景,熟悉不?

腾讯控股总裁刘炽平也同样认为,在接下来的10年,整个社会将从消费互联网迈向产业互联网。而腾讯口中的“产业互联网”,虽不提“物联网”的表述,却暗合了物联网的内涵,即均是立足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推动产业的智能化升级。

熟悉的味道当然有史可寻,在腾讯之前,诸多巨头在物联网领域早有动作和布局。

今年3月,阿里高调宣布将全面进军物联网,IoT是阿里巴巴集团继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后第五大的主赛道。9月底,在以“驱动数字中国”为主题的第9届云栖大会中,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演讲中,从始至终以“新制造”为核心主题,多次强调了其重要性。

2017年年底,华为确定了新愿景和使命:“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国庆之后,在本周刚刚结束的华为全连接大会中,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描述了华为构建的未来AI世界,未来将是万物互联,智能无所不在。

上述3个巨头仅是代表,他们各自的战略定位是物联网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其实早在5年之前,当格力的董明珠和小米的雷军订立5年之约之时,物联网平台已在智能家居、智能硬件等B2C领域酝酿和成型。虽然物联网平台起步于B2C,但通过实践验证,从现阶段来看,在B2B领域,才是物联网平台更适合的土壤。

就博弈论的视角而言,对于行业巨头最佳的战术是跟随而不是领跑。刚出来的小公司往往选择冒险策略,因为这样他们才有机会。但是作为商界的巨头,他们会看竞争对手是谁,如果竞争对手和他们的实力几乎平分秋色,那么他们会采取跟随策略。

但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局势下,巨大的新机遇并非清晰明确,而是在汹涌的科技浪潮中若隐若现。因此,跟随策略不一定是最优,从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等领域的现有经验来看,领军企业往往会极大的压缩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市场空间,慢人一步也许就意味着错过了整个时代。

因此物联网平台之争逐渐升级为巨头之间的鏖战,围绕“云”、“管”、“边”、“端”、“用”全线布局,物联网似乎迎来了“瀛海威”时代,巨头们纷纷在“大雾”中领跑。

巨头鏖战、时间紧迫、变现困难,物联网未来之路将何去何从?

复盘当年所犯的错误,瀛海威的失误是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基础设施百废待兴之际,没有找准自己的的定位,战略不明晰,野心无边界。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做,业务不聚焦,因此难以探索出合理的商业模式。

其创办者张树新曾经反思说:“网络服务供应商是信息产业高度细分的产物,电信基础设施是开放的,网络服务供应商没必要自己去盖房子,也不用自己去生产信息内容,只要去组织货源就可以了…如果一家企业什么都要靠自己去做,就更像一间作坊,而在作坊里是不可能形成产业的,更谈不上信息产业。”

物联网代表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全新的各个行业智能化的结果。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一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过程。如果用现在的眼光,按照不变的过程,审视物联网的未来,肯定会产生问题和谬误。

潜在的问题有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涉及思维的转换,一个涉及巨头的定位。

首先,不仅瀛海威什么都想自己做的“农耕”思维不再适合于时代,在物联网阶段甚至还需要由“平台”思维进化到“生态”思维,这其中的差别主要来自心态。平台思维以平台本身为中心,建立一个圈,圈住一些人。生态思维以合作伙伴为中心,首先成就别人,其次通过持续运营成就行业,“顺便”成就自己。

其次,在B2B领域,企业需要实现互联互通的痛点在哪里?什么样的数据需要使用物联网平台互联?痛点往往并不在单个车间或者部门内部,企业更多是希望将跨越车间、跨越厂区、跨越地域,乃至跨越行业之间的数据互通,希望把散布在各个孤岛中的数据进行整合。

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B2B企业一方面要在增量市场持续开拓,一方面又要做好存量市场的深度服务,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产品的使用过程追踪、远程监控,到维修维护保养、备件销售,再到产品在不同用户之间共享,或者二手产品的融资租赁,向围绕产业进行深度服务的方向转型。在这个过程中,跨越系统、跨越平台的互联互通是首要需求。

那么,互联互通这个基础问题解决了吗?在互联网时代,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各种层面的互联互通,巨头们之间逐步形成了分工,有些侧重于互联网硬件、有些侧重于门户网站、有些侧重于搜索与信息聚合、有些侧重于社交沟通、有些侧重于电商服务…在物联网时代,一个“等级森严”、秩序井然的体系还没有建立。

在巨头们建立秩序与分工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一波又一波新的机遇。看到了当下的痛点,一些第三方的物联网方案互联互通服务商正在逐步发展。未来的潜在机会只多不少,但只会眷顾有先机之见和有稳妥准备者。

巨头鏖战、时间紧迫、变现困难,物联网未来之路将何去何从?

协作是物联网成功的关键

进入2018年,很多行业已经普遍感受到“水温在变”,曾经高速发展的手机、物流等行业逐渐显露了增长的疲态,缺少了人口红利的支撑,很多行业在未来的发展空间也变得一眼能望到底,正处于历史性转型的十字路口。

钱紧了,企业花钱更谨慎了。留给物联网项目验证的时间已然不多,试错在一定程度上也许就意味着直接出局。IDC与富士通联合在全球范围内的一份调研报告同样印证了这一趋势。

这份报告发布于今年10月初,名为“Things Are Moving Fast: The State of IoT Today”,其中的调研显示,物联网已经开始成为企业项目的主流,简单实施物联网示范项目的阶段已经过去。

73%的企业认为物联网已经跨越了小规模测试和市场培育阶段。虽然仍有少数企业怀疑物联网的商业价值,但大部分企业认为物联网已经脱离了新兴技术阶段,进入了成熟应用的范畴,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物联网项目的试错包容度明显下降。

超过七成的企业希望物联网项目在3年之内获得投资回报,15%的企业希望物联网项目在1年之内产生收益。

巨头鏖战、时间紧迫、变现困难,物联网未来之路将何去何从?

由于物联网项目的复杂性,大多数最终用户通过物联网服务提供商或者系统集成商协助进行部署和实施。具备项目实施能力的物联网企业在整个生态中的地位异常关键,甚至超越了文初提到的诸多巨头,因为这些企业充分了解产业所处的迭代周期,熟悉各个应用场景的用户痛点,懂得在阶跃和进化之间权衡,知道如何满足相似场景中的共性需求。

未来属于实干者,尤其是具有长远眼光,懂得识局借势的实干者。

面对巨头入局鏖战的形势,中小物联网企业该如何发展?

首先,应该把握好物联网本身的发展节奏,提前做好技术储备和布局。物联网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4个值得关注的演进方向。

通讯革新:物联网通信正在从局域向广域演进,从过去大量采用的Zigbee、BLE、WiFi,到现在逐步推广的NB-IoT、LoRa,再到未来的5G,物联网企业需要对广域通信的相关企业与资源有所了解。

开源工具:物联网相关的开源工具正在逐步涌现,用好这些工具可以简化企业的研发过程,加快项目的部署时间。云端相关的开源工具包括Cloud Foundry、Kubernetes等;边缘侧的开源工具包括EdgeX、Akraino等;还出现了开源的物联网平台,包括Kaa、SiteWhere、ThingSpeak等。

巨头鏖战、时间紧迫、变现困难,物联网未来之路将何去何从?

公板公模:由于物联网本身是“系统的系统”,势必涉及到产品与系统之间“车同轨、书同文”的标准化工作,相关的方法与工具,包括MDE、MBSE等,面向未来有长远发展打算的物联网企业应开始有所接触。同时为了简化物联网方案的开发,除了各类物联网模块与开发板之外,市场上正在逐步涌现低代码或者一体化的编程工具,比如刚刚被西门子收购的Mendix,可以让不具备专业编程知识的开发人员构建应用程序。

巨头鏖战、时间紧迫、变现困难,物联网未来之路将何去何从?

技术叠加:物联网并不是一种技术,物联网企业要同时关注多种技术的发展阶段。低功耗AI芯片、增强现实眼镜、时序数据库、区块链等最新进展都应有所涉猎,并借助各技术的突破,来及时提升方案的竞争优势。如果仍旧以孤立的眼光看待和判断某种技术的演进,必将受到眼界和格局的困宥。同时,学术研究与现实应用的距离正在拉近,尤其是国外的物联网创新项目,有些具有良好的实用前景。

其次,协作是物联网成功的关键,借助巨头为物联网平台造势的契机,可以有效的摊薄推广费用,借助巨头的光环建立自身的品牌效应。

在物联网时代,所有的实体资产都不再是资产,只有数据才是最真实的资产,而数据最喜欢能够用好它的主人。协作,无论是对于巨头还是中小物联网企业来说,都是前进的唯一途径。物联网中设备的多样性以及数据的爆发式增长,意味着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拥有全部资源做出一切应用。

巨头面向各类应用的广泛接触面,还可以弥补中小物联网企业的视野“盲区”。有些物联网项目的使用范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的想象力,获取的洞察越多、信息越多,事情做成的概率就越大。

巨头鏖战、时间紧迫、变现困难,物联网未来之路将何去何从?

物联网如何从概念走向变现

物联网赚不了快钱。

小米、摩拜等公司的发展历程纷纷印证了这一事实。

然而,面对越来越没有耐心的资本和市场,物联网项目必须快速从概念走向变现。

物联网企业尝试过的变现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类:

1. 通过智能化改造创造价值

通过产品和设备的智能化,提升附加价值,创造更高的销售溢价。借助消费升级的趋势,往往增加了智能功能的产品售价均有提升,比如京东和美的联合打造的智能冰箱,售价比普通冰箱高出40%。

2. 通过物联网SaaS创造价值

物联网SaaS应用正在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超级周期,但其商业模式还有待验证。在探索的过程中,企业服务领域SaaS的一些变现模式值得参考。除了订阅费、流量费、定制开发费之外,只靠SaaS的单纯出售模式,创造的价值毕竟有限,还需要在持续运营方面下功夫,提供更多的服务,也就是与下面提到的物联网运营相结合。

3. 通过物联网运营创造价值

物联网持续运营是很多企业纷纷尝试的领域,常见的变现方式包括通过内置在物联网产品侧的电商入口激发用户购买需求变现,通过提供备品备件及维修服务的产业电商变现,通过撮合交易提取佣金,通过由物联网设备衍生的金融服务变现等。

4. 通过物联网生态创造价值

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小米的方式,通过对紫米、智米、华米、飞米、绿米、云米、蓝米等公司的战略投资,迅速扩大智能家居的产品线,提供丰富的生活场景,促进销售的增长。另一种是借鉴iOS的方式,通过APP Store这个提供应用软件下载的平台,将APP开发者与用户有机的连接起来,并从中收取提成。

以上种种只是管中窥豹,更多的中国特色主义变现模式仍在路上。

物联网的市场空间巨大,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在这篇文章中仅从感受最深的3个方面分享了一些观察和思考,包括物联网平台的巨头之争,物联网中小企业借势发展之道,以及物联网变现模式的比较和简单总结。

作者:物女王(彭昭)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物联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物联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