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再被约谈,半年内重启上市来得及吗?
暂缓上市一个多月后,蚂蚁集团的后续走向继续引发市场关注。
12 月初,监管表示已在研究蚂蚁重组相关事宜,蚂蚁自身也在考虑调整业务架构和重组业务单元。
12 月 15 日,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在今年的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表示,这一个多月来,蚂蚁在监管的指导下全力做好暂缓上市的善后工作。不同于马云在外滩峰会上的开炮,井贤栋一番以 “用心聆听、全面自审” 为主旨的讲话,被认为是蚂蚁公开向监管服软。
演讲中,井贤栋不仅肯定了监管对金融科技发展的保障作用,更明确了蚂蚁集团自身守住风险底线、服务实体经济等一系列企业责任。
此外,蚂蚁集团全资控股蚂蚁借呗、下架平台所有互联网存款产品等一连串动作更被视为以实际行动适应全新的监管环境,为继续上市扫清障碍。
自我约束:全资控股蚂蚁借呗
12 月 4 日,蚂蚁借呗运营主体——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发生股东变更,万向租赁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金融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宁波市金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等股东悉数退出,蚂蚁借呗成为蚂蚁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动点科技此前曾报道,小贷业务的利润构成了蚂蚁的主要利润来源。
今年 8 月,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被下调至 15.4%。据了解,目前,蚂蚁借呗的日息在万 1.5 到万 6.5 之间,大部分用户拿到的日利率都在万 4 以上,当日利率超过万 4.3,年化利率便达到 15.7%,超出部分的借款利率便不受司法保护。
而随着网络小贷新规的出台,蚂蚁借呗在跨省经营、注册资本、杠杆倍数、联合放贷中的出资比例等方面都面临合规风险。
网络小贷新规要求,互联网平台运营主体的注册地需要与网络小贷公司在同一省份。而花呗、借呗运营主体与互联网平台运营主体支付宝、淘宝的注册地分别是重庆与浙江。
跨省经营的网络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 50 亿元,目前蚂蚁借呗的注册资本仅为 40 亿元。
根据网络小贷新规,网络小贷公司通过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 4 倍,而蚂蚁通过资产证券化循环放贷已形成了上百倍的高杠杆。
网络小贷新规要求,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网络小贷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 30%。而现在蚂蚁集团在联合贷款中的出资比例大概在 1%-2%。据《财新》,截至去年 10 月底,蚂蚁联合贷款业务规模已达一万亿元,据此推算,蚂蚁花呗与借呗自身的出资规模至少须达到 3000 亿元。
截至 2020 年 6 月底,蚂蚁微贷平台撮合贷款规模已逾 2 万亿元,体量之大可见一斑。如要对照监管要求整改,蚂蚁借呗需要进行注册地变更、补足注册资本、压缩贷款规模等调整。
由此看来,全资控股花呗、借呗也是为便于蚂蚁加强对旗下网络小贷公司的控制,对其经营和交易做出新的规划与调整。
光速投诚:3 天下架互联网存款
在井贤栋发声的同一天,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在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的演讲中表示,银行在互联网平台推出的存款产品,其流动性特点有别于传统储蓄存款,给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带来新课题。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银行存款业务,属 “无照驾驶” 的非法金融活动,也应纳入金融监管范围。
12 月 18 日,蚂蚁集团快速下架了平台上所有的互联网存款产品。除了以持有银行存款产品的用户外,目前,支付宝针对为持有互联网存款的用户,在理财页面对银行存款产品进行了下架处理。蚂蚁集团回应称,此次下架是根据监管部门对互联网存款业务的规范要求,已持有产品的用户不受影响。
公开报道显示,蚂蚁是领导给互联网存款定性后第一家下架此类产品的互联网平台。截至 12 月 21 日,度小满金融、腾讯理财通、京东金融、陆金所、滴滴金融、携程金融都先后对互联网存款业务做出调整,主要是停止新增银行存款产品和下架已有产品。
互联网财富管理业务专家王永升表示,互联网金融平台自带流量优势,用户存款投资需求旺盛,通过为银行引流和产品展示服务,可收取 0.1%~0.3% 的导流费;银行在互联网平台揽储,可大幅节约成本,扩大客群。
这样看似双赢的生意,其中也暗藏风险。
孙天琦在演讲中具体分析了互联网存款产品的八大风险,其中流动性风险是最大的隐患:这一方面来自高风险银行自身的经营风险,其通过互联网平台吸收存款的规模已超出其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互联网存款的特殊性也增加了中小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不当的统计方式使得考核指标失真,也难以揭示银行自身的流动性状况。
对此,孙天琦建议严格规范数字平台涉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各类行为。对从事金融活动的互联网平台,必须持牌经营。未取得业务经营牌照的平台公司,不应在平台名称中出现 “金融” 字样,以免误导消费者。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蚂蚁作为头部平台第一个下架产品,也产生了一定的带头示范作用,可见井贤栋所说 “积极配合监管” 并非虚言。
战略调整:合规是 IPO 充要条件
今年 9 月 11 日,京东数科在上交所披露了招股说明书。10 月中旬,京东数科回复了第一轮上市问询函。彼时,蚂蚁与京东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 IPO,想一争国内金融科技第一股的宝座,令同时期赴美上市的陆金所黯然失色。
而如今,蚂蚁集团和京东数科俨然成了一对难兄难弟。
随着蚂蚁 IPO 被搁置,监管环境收紧,原本有望重新占据首发优势的京东数科上市进程也进入实质性的中止阶段,上交所查询状态显示 “已问询”,既未撤回申请材料,也未更新时间表。
除了互联网存款产品受监管外,京东金融近日的一条短视频借贷广告也翻了车。抛开商务人士与农民工同坐一个飞机舱的逻辑 bug 不谈,借钱升舱的价值观问题也犯了众怒。京东金融为此两度公开致歉,称将严查严惩相关管理人员和责任人。
近来,京东数科还经历一次重大人事变动,京东集团首席合规官李娅云接任京东数科 CEO 一职,而财务出身的原 CEO 陈生强走入幕后,聚焦集团战略。外界猜测京东数科 IPO 进程可能也增添了新变数。研究人员分析,此时换帅有助于京东数科审视自我,将合规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石。
对于暂缓上市,蚂蚁此前给出的时间点是至少推迟半年。而京东数科预计将会视蚂蚁的后续整改与重新上市有进一步动作。不论是借着 “金融科技” 或是 “数字科技” 的名头,要想继续推进上市,巨头首先都必须正视业务中存在的风险,积极主动地拥抱合规。
此前,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就蚂蚁重启上市一事表示,蚂蚁集团上市是否有时间表,取决于政府如何重组金融科技企业的监管框架,也取决于企业如何应对监管环境。下一步,监管部门将对科技概念股更加关注,特别是关注类似的公司如何应对监管环境。
从近期的一些行业动向来看,监管的确遵循了这样的思路,而蚂蚁应对的态度也十分积极。
对于蚂蚁在暂缓上市后的首次公开表态,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解读称,这个表态意味着蚂蚁集团未来的战略重心可能转移,至少会面临以下几个变化:一是弱化 “金融业务” 强化 “科技业务”;二是降低业务杠杆强化风控;三是加强 B 端的业务布局以逐步降低对 C 端业务的过度依赖。
况玉清预测,蚂蚁集团未来应该能继续上市的,只是要将上述战略调整、以及行业监管新规落实到位后才能再启动,但预计会花费 1 年以上的周期。“因为相关的行业监管新规仍在征求意见阶段并未最终定稿,同时蚂蚁自身的调整也需要时间”。
来源:动点科技 Jasmine Zheng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3.18限时下载>> 嵌入式软件技术革新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智能工业开发挑战
-
3月24日立即报名>> 【在线研讨会】精准触达,高效转化——高科技软件行业数字营销“进化论”
-
3月25日立即报名>> 【2021系列活动】-汽车电子技术在线会议暨在线展
-
3月30日立即报名>> 【在线研讨会】欧司朗汽车智能驾舱传感
-
4月23日抢先报名>> OFweek 2021移动通信在线论坛暨展览会
-
4月29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1人工智能在线大会暨展览会
推荐专题
- 物联网产品销售经理 上海云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单片机工程师(物联网传感器) 深圳市美安科技有限公司
- 物联网平台研发工程师 安徽优旦科技有限公司
- 物联网产品经理 绿漫科技有限公司
- 物联网技术调试工程师 杭州富阳海康保泰安防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技术工程师(物联网方向) 广州力控元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项目经理(物联网) 深圳中航信息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硬件工程师(物联网通信) 华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市场营销经理(医药医疗物联网方向) 歌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电子研发工程师(物联网装备) 浙江微松冷链科技有限公司
-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ARM) 山东省/潍坊市
- 光学工程师 山东省/潍坊市
- 华东销售经理 江苏省/苏州市
- 高级采购 北京市/海淀区
- 海外销售工程师 北京市/海淀区
- 海外销售经理 北京市/海淀区
- 销售工程师 北京市/海淀区
- SEO搜索引擎优化专员 北京市/海淀区
- DQE经理 广东省/深圳市
- 业务员 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