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Vlog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能够撑起千亿产业?

2018-12-20 10:27
来源: 雷科技

Vlog的兴起不是偶然

Vlog的兴起是偶然吗?是一次巧合?显然不是。Vlog这种内容传播形式早在2012年就出现在Youtube上,到现在为止Vlog都是Youtube上最受欢迎的内容之一。拥有如此久远历史的Vlog为何到今天才在中国开始兴起?这肯定和大环境有一定关系。

不可否认,部分经常在国外生活、工作的博主将Vlog的形式带到国内社交平台之中,这对Vlog的本土化作出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Vlog之所以有兴起的迹象,主要还是互联网主要群体的变化,和互联网整体的进步。

在当下95/00后年轻人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主力军之一,他们的崛起意味着对互联网内容传播有着新诉求。被称为Z世代的他们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被互联网所包围,无论是微博还是短视频,他们早已经了如指掌。但无论是微博还是短视频,都有过于强烈的“旁观”感,我们无法参与到内容创作者的创作当中。这时候Vlog的出现,就给予了他们一股强烈的新鲜感。

从大环境来说,中国的互联网发展速度整体而言是略微落后于欧美地区的。在整体的网络设施建设上,中国的网络水平也是在近年才逐渐跟得上欧美国家的脚步。当网络条件提升之后,消费者的需求自然会发生变化,这位Vlog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尤其是在5G网络即将面世的今天,随着移动网络传输能力的增强,视频的长度、所消耗的数据量已经不在大家的关心范围。简单说,在拥有了受众和客观条件之后,Vlog获得了快速成长的土壤,它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在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出现的一个产物。

人人都是Vlogger?不是不行但是太理想化

尽管各大平台一致看好Vlog这种内容传播形式的未来,但想要达到“人人都是Vlogger”的程度还是不太现实的。和微博、短视频这种低成本创作比起来,Vlog的创作门槛绝对要高得多。

首先是设备门槛,我们创作微博或短视频,最低要求那就是一台手机就足够了。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论手机是否为高端产品、摄像头像素是否足够,都不会成为妨碍我们创作的因素。

但Vlog不行,至少想成为出色的Vlogger的话,光是靠手机不行。一名知名Vlog博主进行内容创作,至少需要一个手持云台或三脚架、一台水准以上的相机、一个收音麦克风才能完成录制。但这么一套设备,最少算下来也得小一万,显然不是任何人都能接受的。

最低成本的Vlog组合,也得是一款手持手机云台+手机,但用这类设备创作的内容往往会造成视角不友好、收音效果差等问题,很难让观众满意。

但未来不排除影像设备厂商会针对Vlog的拍摄场景推出一些集成云台和摄像机的二合一产品,但从现阶段来说这类产品数量还太少,不太容易买到。

在器材之外,Vlogger本身的摄影、剪辑技能要求也比较高。想成为Vlogger不难,但想成为优秀的Vlogger却不容易。相比起可以按脚本、构思拍摄的短视频内容,Vlog更考验博主的镜头语言能力、即兴发挥能力,最后还得看对影片的剪辑能力。但拥有这些能力的博主无一不是在影像领域有一定实力的人士,也就说他们本来就是“专业的”。

就像哼歌曲谁都行,但登场唱歌就不是人人都可以那样,Vlog行业最终可能会演变成一个“达人秀”,并不是微博那样全民参与的内容创作形式。虽然平台还是会为大家提供上传、展示Vlog的渠道,但对绝大多数观众来说,都是会选择“围观”优秀的内容创作者,关注他们的作品。

毫无疑问,已经在中国市场崭露头角的Vlog很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爆炸式的全新内容传播形式,而目前的消费者需求、技术条件,都给予了Vlog发展足够的支持。到时候国内科技巨头很可能会爆发新一轮的优秀创作者抢人大战,正如此前的直播行业、近期的短视频行业一样,有好戏看了。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物联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物联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