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常见的无线传输协议类型
“物联网”概念在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次被提出,狭义的物联网指的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里相连的主体既包括物品到物品,也包括物品到识别管理设备。
广义的物联网指的是信息空间和物理空间的融合,也就是虚拟与现实的融合,把所有的物体和事件数字化、网络化,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实现信息交互,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监控定位和远程管理。物联网以现有的互联网和各种专有的网为基础,传输通过感知层采集汇总的各类数据,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并保证数据安全。目前的有线和无线互联网、2G和3G网络等,都可以作为传输层的组成部分。在智能小区、智能家居等物联网终端普及的未来,为了保证无线传输数据的安全,无线传输协议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就来看看物联网中常见的无线传输协议类型: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RFID由标签(Tag)、解读器(Reader)和天线(Antenna)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 ,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RFID可被广泛应用于安全防伪、工商业自动化、财产保护、物流业、车辆跟踪、停车场和高速公路的不停车收费系统等。从行业上讲,RFID将渗透到包括汽车、医药、食品、交通运输、能源、军工、动物管理以及人事管理等各个领域。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3.1立即查看>> 【特别专题】2020年物联网行业年终盘点
-
即日-3.18限时下载>> 嵌入式软件技术革新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智能工业开发挑战
-
3月24日立即报名>> 【在线研讨会】精准触达,高效转化——高科技软件行业数字营销“进化论”
-
3月25日立即报名>> 【2021系列活动】-汽车电子技术在线会议暨在线展
-
3月30日立即报名>> 【在线研讨会】欧司朗汽车智能驾舱传感
-
4月23日抢先报名>> OFweek 2021移动通信在线论坛暨展览会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