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快的融了20亿美元后 柳青却说不烧钱跟Uber拼大数据
滴滴快的成立时间,但战略推进迅速。2012年成立、2013、2014年拓展市场、消灭对手;2015年顺利完成合并、扩张业务线完善平台、试水商业化。整个过程推进速度、面对客观形势的理性、对节奏的把握,即使相比移动互联网行业同样优秀的独角兽公司,也是相当亮眼。
资本是出行行业最重要的筹码之一,以至于滴滴和快的补贴战到酣时“临睡前得看看账户还剩多少钱”。
现在战场上剩下了滴滴快的和Uber,他们的融资战还在继续。Uber刚宣布在中国要融资10亿美元,滴滴总裁柳青就宣布破纪录地完成了20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
但滴滴不会再复制另外一场只拼补贴的“快滴战争”,滴滴和Uber已经跨越到一个新阶段,那是一场科技战——滴滴想用大数据在中国和Uber拼一拼。
滴滴这样做,有其无奈之处,规模已经成为滴滴开展补贴战的掣肘。Uber 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曾经在给投资者的邮件中宣布,Uber在中国每天产生100万订单,但这个数字被普遍质疑,业界认为订单大概只有三分之二左右。而滴滴快的CEO程维披露的信息中,滴滴快的的每日专车订单数已从100万增长至300万,出租车出行次数达到300万次,包括顺风车等多个条线业务在内,平台日总订单量最高峰值接近1000万。即使笼统上打个折扣,如果是同等补贴额度,Uber补贴10块,滴滴补贴10块。Uber投入市场10亿,滴滴快的就要投入近100亿。
更重要的,在业务线齐备,出行平台概念基本填充完备之后,滴滴快的的重点要开始考虑商业化了。滴滴和快的尚未合并之前,双方都曾有过商业化的试水。滴滴主要是通过推送广告向合作商家导流,而快的则主要是电商服务。在这种传统的商业化方式之外,作为一款高频次应用,合并之后的滴滴快的显然更希望通过大数据实现更广阔的O2O商业想象空间;其次,作为虚拟的车辆调度平台,汽车保险、整车销售、融资租赁等车辆服务,都可以基于这个平台展开。滴滴此举事实打通了“出行+车辆”两条纵深产业链。
列数一下当下中国互联网公司,除了bat之外,京东、小米、58赶集、滴滴快的、唯品会这一批互联网新贵中,滴滴快的是成立时间最短但战略推进最迅速的公司。2012年成立,2013、2014年拓展市场、消灭对手;2015年顺利完成合并、扩张业务线完善平台、试水商业化。整个过程推进速度、面对客观形势的理性、对节奏的把握,即使相比移动互联网行业同样优秀的独角兽公司,也是相当亮眼。
日前,记者独家专访了滴滴大数据负责人朱磊,聊一聊滴滴的大数据和市场竞争。
滴滴大数据主要针对哪些方面在加强?
主要是自建导航、自采地图以及动态调价,和供需调节。方向上行业内在做的差不多,但滴滴在中国的优势会更明显,因为其实里面最重要的是地图数据。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直播中立即进入>> 2019中国(合肥·肥东)AIoT产业发展论坛
-
12月13日立即申请>> 中国(合肥·肥东)AIoT企业家政企座谈会
-
即日-12.14立即下载>> 戴尔科技5G电信精准白皮书限时下载
-
即日-12.15立即下载>> 干货下载【是德科技白皮书】现成的信号分析仪测量应用软件为您节省宝贵时间
-
12月25日立即报名>> 【在线研讨会】智慧出行:亚马逊AWS赋能车联网行业
-
12月26日立即预约>> 【润欣科技在线直播】探索5G时代的WiFi6应用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