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技术发展脉络 一切从1975年开始
可穿戴无疑是当下科技圈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从它的产品功用到市场需求到产业生态,实实在在地玩疯了极客迷、创业者和投资者。本篇将结合raconteur发布的可穿戴技术报告,从整体上细说可穿戴技术的行业脉动。大体分为四大部分:可穿戴技术的发展脉络、可穿戴技术的健康化、可穿戴技术的商业化用途、可穿戴技术的三大新兴产业。本篇先来捋顺可穿戴技术的发展脉络。
可穿戴技术可能是当今科技产业里最为多产的潮流,它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环境,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从运动追踪健身腕带,到谷歌眼镜,再到Oculus Rift,吸引许多业界知名品牌商纷纷加入到这个曾经非常小众的领域。那可穿戴技术是如何发展至今的呢?
这一技术的起始时间一般定在1975年,也就是Hamilton Watch推出琶莎计算器手表(Pulsar calculator watch)的那一年。那款产品一时间成为了男性时尚的代名词,甚至连时任美国总统的杰拉尔德·福特(Gerald Ford)也想要一块这样的手表。
可穿戴技术的不断发展引来学术界和研究机构更多思考,学术界进步的思想家预测可穿戴设备将改变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然而大众传媒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对这些小玩意进行了挖掘。
而无论是先知还是后觉,我们终归要回到一点,就是这些预言听起来很完美,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实际。也直到Apple Watch的推出才真正的突破这个行业格局,毕竟从那时开始,全球至少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才开始了解智能可穿戴,而且这在可穿戴发展多年的道路上还从未掀起类似这样的爆炸革命。
市场研究机构IDC预计,随着AppleWatch对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刺激,今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由去年的1960万部增长到4570万部。今年,手戴饰物出货量将达4070万部,大约占到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的90%。模块化产品(通过夹子或皮带戴在身上的设备)出货量仅为260万部,占比不到6%。并预计到2019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1.261亿部,手戴饰物市场份额依然高达80%,模块化产品和智能服装市场份额分别为5.3%和4.5%。
虽然这些数字表明可穿戴技术产业即将发展到一触即发的临界点,但也直到谷歌和苹果在过去几年里意识到了可穿戴的潜在性,一种连接自我的真正的范式转变(paradigm shift)才开始涌现。
1.无处不在的计算
1988年,施乐帕克研究中心(Xerox PARC)的首席科学家马克·维瑟(Mark Weiser)提出了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的思想,并预测计算模式会发展为普适计算,并表示我们正在迈进第三波计算浪潮:计算机越变越小,无处不在,即“万物皆联网,无处不计算”。到处都在收集、处理数据,从而改变我们生活的环境。
美国作家亚当·格林菲尔德(Adam Greenfield)2006年曾就Weiser的这种思想做过描述,认为技术可以扩展,无处不在的系统必须包含这一规定,所有者能即时和透明的使用,例如不需高技术含量传感、处理和联络信息的服装。美国认知科学著名学者唐纳·诺曼(Don Norman)在1999年也提出周遭环境将变得更加个人化和可穿戴化,新的设备将帮助我们无意识地使用嵌入式环境技术交流。
而只有当连续好几天戴着Misfit Shine或者Fitbit Flex,虽然它记录了大量个人信息,但不曾注意到它的存在,这似乎才是真正的时代。
总体上来说,这个时代的可穿戴技术愿景正被媒体广泛描绘,而令人惊讶的是正像一些媒体预测的那样如此准确。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2月25日立即报名>> 【在线研讨会】智慧出行:亚马逊AWS赋能车联网行业
-
12月26日立即预约>> 【润欣科技在线直播】探索5G时代的WiFi6应用
-
即日-12.31立即下载>> NI院校科研技术白皮书限时下载
-
1月3日立即申请>> 2020长江商学院智造行业创新创业沙龙
-
即日-1.13立即下载>> 德国康佳特嵌入式技术应用案例白皮书限时下载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干货下载【是德科技白皮书】现成的信号分析仪测量应用软件为您节省宝贵时间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