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解读:“被”裸奔的时代 个人信息无处无时不泄露
2014-08-23 10:20
科技潮人
关注
“我叫×××,我是第×××位为灾区祈福的人”—最近,你的微信朋友圈有被这条信息“刷屏”吗?
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这条信息迅速在微信朋友圈中多次转发,短短几天数以千万计。然而随后情况急转直下:包括一些地区政府部门在内的机构和个人纷纷辟谣,称当接收者转发该信息,输入个人情况后,就会被网络以抓取数据包的形式套取身份、手机、微信和居住位置等个人信息。
可随后这一“辟谣”消息再次“被辟谣”,腾讯及部分专业人士称,该链接和页面并不存在恶意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仅凭这样一个网页也无法获取那么多个人信息。但因该链接诱导用户分享,微信已对其作出相关处理。
“辟谣”与“被辟谣”之间,足见人们对个人信息流失的恐慌。然而一些信息技术人员表示,在人们生活离不开手机、网络的今天,个人信息早已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大数据时代,人人都在"裸奔"。”
我们的个人信息究竟去了哪儿?既然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无法避免被他人获悉,那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就亟待提上日程。
信息泄露,公司机构是“大头”
拿到快递后,你怎么处理签过名的快递单?
不少人会说,撕掉单据,尤其是让姓名、住址、个人电话等信息无法被重新拼出。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12月13日立即申请>> 中国(合肥·肥东)AIoT企业家政企座谈会
-
12月13日立即报名>> 2019中国(合肥·肥东)AIoT产业发展论坛
-
即日-12.14立即下载>> 戴尔科技5G电信精准白皮书限时下载
-
即日-12.15立即下载>> 干货下载【是德科技白皮书】现成的信号分析仪测量应用软件为您节省宝贵时间
-
12月25日立即报名>> 【在线研讨会】智慧出行:亚马逊AWS赋能车联网行业
-
12月26日立即预约>> 【润欣科技在线直播】探索5G时代的WiFi6应用
-
9 小米正式进入日本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