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解读:“被”裸奔的时代 个人信息无处无时不泄露
导读: 一些信息技术人员表示,在人们生活离不开手机、网络的今天,个人信息早已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大数据时代,人人都在"裸奔"。”我们的个人信息究竟去了哪儿?既然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无法避免被他人获悉,那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就亟待提上日程。
“我叫×××,我是第×××位为灾区祈福的人”—最近,你的微信朋友圈有被这条信息“刷屏”吗?
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这条信息迅速在微信朋友圈中多次转发,短短几天数以千万计。然而随后情况急转直下:包括一些地区政府部门在内的机构和个人纷纷辟谣,称当接收者转发该信息,输入个人情况后,就会被网络以抓取数据包的形式套取身份、手机、微信和居住位置等个人信息。
可随后这一“辟谣”消息再次“被辟谣”,腾讯及部分专业人士称,该链接和页面并不存在恶意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仅凭这样一个网页也无法获取那么多个人信息。但因该链接诱导用户分享,微信已对其作出相关处理。
“辟谣”与“被辟谣”之间,足见人们对个人信息流失的恐慌。然而一些信息技术人员表示,在人们生活离不开手机、网络的今天,个人信息早已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大数据时代,人人都在"裸奔"。”
我们的个人信息究竟去了哪儿?既然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无法避免被他人获悉,那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就亟待提上日程。
信息泄露,公司机构是“大头”
拿到快递后,你怎么处理签过名的快递单?
不少人会说,撕掉单据,尤其是让姓名、住址、个人电话等信息无法被重新拼出。
- 大数据、云计算助力万物互联,今年物联网的主要聚焦领域有哪些 2018-10-31
- 大数据产业观察 | 发改委拟在未来5年内投入1000亿元支持大数据、物联网建设 2018-09-25
- 大数据、物联网与高密度、超高密度计算的需求 2018-03-09
- 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有什么区别? 2017-12-18
-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怎么区分,又有何关系? 2017-12-07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 4月23日 OFweek 2019中国医疗物联网大会 立即抢票>>
- 4月24日 OFweek2019(第三届)中国高科技产业园区大会 立即登记 >>
- 4月24日 OFweek 2019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 立即报名 >>
- 4月24日 OFweek 2019中国智慧家庭高峰论坛 立即报名>>
- 4月24日 OFweek2019中国5G通信技术及应用研讨会 立即登记 >>
- 4.23-4.24 OFweek 2019(第三届)中国物联网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立即报名>>
- 物联网
- 猎头职位
- 视觉工程师广东省/深圳市
- 技术研发总监广东省/深圳市
- 高级电气工程师广东省/深圳市
- 封装工程师北京市/海淀区
- 产品总监(金融行业)广东省/深圳市
- 事业部总监(金融行业)广东省/深圳市
- 光模块结构工程师(无锡)江苏省/无锡市
- 光模块光学工程师 (无锡)江苏省/无锡市
- 光器件物理工程师北京市/海淀区
- 销售总监(光器件)北京市/海淀区
我来说两句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