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联网原则:从这瓶可乐“真智能”到“真贴心”
导读: 所有物体都有必要联网吗?通过何种方式相联?结果是什么样子?本文通过对万物联网的必要性和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万物联网可能要遵循的原则。
所有物体都有必要联网吗?通过何种方式相联?结果是什么样子?本文通过对万物联网的必要性和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万物联网可能要遵循的原则。
未来万物联网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大到汽车,小到纽扣,都可能都会被植入芯片而冠上“智能”的名字。这种“智能”有必要吗?我们什么时候能实现呢?
第一点,我们常常说起“智能”,并不一定是这个产品本身具有“智能”,更多关于他们提供给我们的服务是在“云端”完成,从而给我们一种“智能”的体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进电梯之前,电梯通过感应到有人就把门打开了,这当然不是电梯自己处理的,而是中央控制系统再管。同时,中控系统还有的部分程序负责通风,有的部分负责照明,有的部分调节供电。这个过程中,电梯、排气扇等设备就像我们的手脚,而中控系统才是真正具有“智能”的大脑。
据这个例子就是说,未来很多物联网的设备其实并不具备“智能”,他们只是真正具有运算和处理能力的某个“大脑”的延伸终端而已。而与人身上的器官不同,这些设备可以被接入各种不同的智能系统里。这些系统类似于互联网时代的“局域网”,即可以内部处理好相关信息。而真正的“物联网”是将这些“局域智能网”相联并交流的网络。
以一瓶可乐为例,在生产之初,我们就能够通过相关技术,知道它的原料中蔗糖是由哪片甘蔗地提供,可可来自哪科可可树。生产过程中,我们知道它是哪条流水线上出来的产品,质量由谁(不一定是某个特定的人)负责。再往后,我们知道它怎样被送到用顾客手上的。到这里,消费者看不到“智能”的影子。这瓶可乐在到手上之前却至少经过了原料供应商、生产商、销售终端等几个智能系统的管控。
这种管控有多大意义呢?对可乐这样成熟的产品来说或者价值有限,但如果是对水果蔬菜、对牛奶、对药品呢?那意义自然又不一样了。这其中主要作用自然是加强了对这些和我们健康息息相关的事物的监管。
那么对消费者而言,智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其实,真正的智能可不是“溯源”这么简单。对用户而言,这基本将是一个不可感的过程。还是以上面那瓶可乐为例,我们买了这瓶可乐,喝下去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呢?这就可能和我们前面讲的智能穿戴设备联系起来,通过对我们生理特征和动作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加上面部表情的分析(如果你戴着某种智能眼镜的话),我们就能大致知道你喜不喜欢这种口味了。
- 万物互联,虚拟触控能打开物联网未来的大门吗 2017-12-14
- 协同共赢万物互联,中国移动打造物联网超级生态圈 2017-12-04
- 绿洲物联网平台,打开连接万物的大门 2017-12-01
- 中国物联网又添一联盟,智联万物引领时代变革 2017-11-25
-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万物感知的时代将至 2017-07-15
图片新闻
- 即日-5.15 【有奖问答】 NI半导体测试应用有奖问答 立即参加>>
- 5月8日 Dialog GreenPAk混合信号技术研讨会 参会有礼>>
- 5月17日 2018消费电子自动化测试研讨会昆山站 参会有礼 >>
- 5月30日 OFweek2018中国高科技产业投融资论坛暨项目路演会 立即报名>>
- 8.30-9.1 OFweek(第二届)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大会 抢免费票>>
- 8.30-9.1 OFweek 2018中国(上海)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 预登记 索免费门票>>
- 物联网
- 猎头职位
- 视觉工程师广东省/深圳市
- 技术研发总监广东省/深圳市
- 高级电气工程师广东省/深圳市
- 封装工程师北京市/海淀区
- 光模块结构工程师(无锡)江苏省/无锡市
- 光模块光学工程师 (无锡)江苏省/无锡市
- 光器件物理工程师北京市/海淀区
- 销售总监(光器件)北京市/海淀区
- 电路设计工程师(金华市)浙江省/金华市
- 结构工程师(金华市)浙江省/金华市
我来说两句
请输入评论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