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未来身分识别管理的挑战 你就是密码!
导读: 长久以来,我们用来保障隐私数据,验证身分的密码,一直是由符号、数字和字母组成。过去十几年来,一般用户的密码从4位、6位逐渐加长,需要的内容组合也从单纯的数字升级到需要……
身分验证技术的未来
密码是计算器时代开始之后最棘手的一项发明。容易记的密码很不安全,而强度高的密码很难令人容易记住。即使提供了更简便、更通用的登入程序,人们还是渴望能有容易使用,又足够安全的验证方案。
今天,你的密码或许在几分钟甚至几秒内,就会被黑客破解。这个很少人愿意正视的事实,在万物联网(Internet of Everything)浪潮来袭的今天,正逐渐形成极大的安全隐忧。
长久以来,我们用来保障隐私数据,验证身分的密码,一直是由符号、数字和字母组成。过去十几年来,一般用户的密码从4位、6位逐渐加长,需要的内容组合也从单纯的数字升级到需要搭配字母和特殊符号。这一切手段,都是为了实现安全的身分验证。但说来有些可笑,不断升级的计算器性能,也恰好为黑客们提供了破解高级加密保护的足够运算能力。
因此,在运算无所不在,从门禁、监控系统、车联网、家庭网络到随身电子设备都已经实现连网的今天,我们要为这些攸关生命财产安全的设施配备传统的身分验证密码技术,或是选择更加新颖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许多创新的生物特征技术,都是以用户身上的特征,作为进入系统的门钥。目前从语音,指纹、虹膜到掌纹辨识都已经实现了商业化;而在未来,我们要思考的是,有没有可能让设备们彼此进行身分验证,从而创造出一个具备自我保护能力的个人网络?
- 人体“密码”不止指纹 生物识别可“一盯就解锁” 2017-08-10
- 物联网智能家居与条形码识别技术的应用 其概念股前景广阔 2017-03-22
- 物联网智能家居与条形码识别技术的应用 2017-03-21
- 物联网智能家居与射频识别技术应用 2017-03-20
- 生物识别和物联网:雕刻新的未来 2017-03-10
图片新闻
- 即日-5.15 【有奖问答】 NI半导体测试应用有奖问答 立即参加>>
- 5月17日 2018消费电子自动化测试研讨会昆山站 参会有礼 >>
- 5月30日 OFweek2018中国高科技产业投融资论坛暨项目路演会 立即报名>>
- 8.30-9.1 OFweek(第二届)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大会 抢免费票>>
- 8.30-9.1 OFweek 2018中国(上海)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 预登记 索免费门票>>
- 精彩回顾 【在线研讨会】2000家制造型企业调研大数据总结分享 查看回顾
- 物联网
- 猎头职位
- 视觉工程师广东省/深圳市
- 技术研发总监广东省/深圳市
- 高级电气工程师广东省/深圳市
- 封装工程师北京市/海淀区
- 光模块结构工程师(无锡)江苏省/无锡市
- 光模块光学工程师 (无锡)江苏省/无锡市
- 光器件物理工程师北京市/海淀区
- 销售总监(光器件)北京市/海淀区
- 电路设计工程师(金华市)浙江省/金华市
- 结构工程师(金华市)浙江省/金华市
我来说两句
请输入评论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