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成前车之鉴 物联网需防揠苗助长
导读: 物联网的概念和产业正在回归它本来应该有的理性轨道,自2008年开始的虚火开始消退。从炒作概念到开始做实事,说明这个领域还是有前途的。
物联网的概念和产业正在回归它本来应该有的理性轨道,自2008年开始的虚火开始消退。从炒作概念到开始做实事,说明这个领域还是有前途的。
但是,很多人又开始焦虑,为什么期望中的物联网杀手应用还没有出现,为什么物联网还没有有规模性的发展?是没有市场需求还是产业投入不足,或者是政府支持不够?
回答这些问题,其实在笔者看来,就需要弄清楚几个基本的问题:
1.物联网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历史阶段?
关于这个话题,在和我的同事们的交流和讨论中,认为可以与互联网开始发展的阶段进行对比。互联网从作为国防项目的一部分,延展到美国和全世界的科研教学机构,再到商业公司,其间也经历了一个孤岛、封闭、有限机构互联、全球互联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主导产业发展的主体和产业发展的形态截然不同。
现在物联网其实还处于孤岛的阶段。这个孤岛是说人与物(机器)之间是没有联网的,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企业的物联网还是局域网化的,也没有互联网。即使是具有一个行业性质的封闭阶段的物联网,其实在中国都远没有达到这个阶段。
所以这也是很多人感觉,物联网是个筐,以前做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包装一下,称为物联网,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看淡物联网,认为只是概念炒作,或者是利益集团谋取私利的工具。
其实,如果我们认识到物联网还只是处于孤岛阶段,我们就不会那么焦虑。
2.物联网市场是一个规模市场还是一个长尾市场?
想物联网能够规模发展的前提,是对这个领域的判断是他必须是一个规模市场,所谓规模市场,笔者认为是共性的需求是有规模、行业利润是能够支撑一定数量的巨型商业公司生存且无需依靠其他产业输血的。依照这个标准,我们至少目前可以认为,物联网还不具备一个规模市场的基本特征。尽管有的应用看似基数很大,但是由于其行业利润太分散,不足以支持主要的产业参与者拿到大部分的利润而生存下去,规模发展也很难。比如在被热炒的车联网领域。
观察现在的物联网应用,其实还是以原先做信息化的公司在一个行业或者一个客户那里从事作坊式的应用拓展,这些客户的需求和实现的方案千差万别,从业者也是千千万万。这显然具有长尾的特质。
- 中国物联网规模将达1.8万亿元 商业模式渐渐形成 2018-01-31
- 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有效商业模式逐步形成 2018-01-31
- 中国物联网商业模式逐步形成 如何才能接地气? 2018-01-31
- 全球五大运营商发布NB-IoT业务套餐:成功解锁物联网商业模式 2018-01-16
- 物联网将成为一切网络商业模式的基础 2017-06-23
图片新闻
- 即日-5.15 【有奖问答】 NI半导体测试应用有奖问答 立即参加>>
- 5月8日 Dialog GreenPAk混合信号技术研讨会 参会有礼>>
- 5月17日 2018消费电子自动化测试研讨会昆山站 参会有礼 >>
- 5月30日 OFweek2018中国高科技产业投融资论坛暨项目路演会 立即报名>>
- 8.30-9.1 OFweek(第二届)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大会 抢免费票>>
- 8.30-9.1 OFweek 2018中国(上海)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 预登记 索免费门票>>
- 物联网
- 猎头职位
- 视觉工程师广东省/深圳市
- 技术研发总监广东省/深圳市
- 高级电气工程师广东省/深圳市
- 封装工程师北京市/海淀区
- 光模块结构工程师(无锡)江苏省/无锡市
- 光模块光学工程师 (无锡)江苏省/无锡市
- 光器件物理工程师北京市/海淀区
- 销售总监(光器件)北京市/海淀区
- 电路设计工程师(金华市)浙江省/金华市
- 结构工程师(金华市)浙江省/金华市
我来说两句
请输入评论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